力矩

                     

贡献者: addis

预备知识 1 矢量的叉乘

1. 平面力矩

   如果只考虑一个厚度不计的片状物体在平面上的运动和受力,受力点位矢为 $ \boldsymbol{\mathbf{r}} $,力为 $ \boldsymbol{\mathbf{F}} $,那么对于一个给定的参考点(除非明确指出,一般取坐标原点),就可以计算物体的受到的力矩。

图
图 1:力矩的两种几何理解

   根据初中所学的方法,应该先作出 “力臂” $ \boldsymbol{\mathbf{r}} _ \bot$ 与力的方向垂直(图 1 左)。力矩的大小(用 $\tau$ 表示)为

\begin{equation} \tau = \left\lvert \boldsymbol{\mathbf{r}} _ \bot \right\rvert \left\lvert \boldsymbol{\mathbf{F}} \right\rvert = \left\lvert \boldsymbol{\mathbf{r}} \right\rvert \left\lvert \boldsymbol{\mathbf{F}} \right\rvert \sin \theta ~, \end{equation}
其中 $\theta $ 是 $ \boldsymbol{\mathbf{r}} $ 与 $ \boldsymbol{\mathbf{F}} $ 的夹角或其补角1。从另一种角度来看,也可以把力 $ \boldsymbol{\mathbf{F}} $ 正交分解为平行 于 $ \boldsymbol{\mathbf{r}} $ 的分量和垂直于 $ \boldsymbol{\mathbf{r}} $ 的分量(图 1 右)。其中平行分量不产 生力矩,垂直分量产生的力矩为
\begin{equation} \tau = \left\lvert \boldsymbol{\mathbf{r}} \right\rvert \left\lvert \boldsymbol{\mathbf{F}} _ \bot \right\rvert = \left\lvert \boldsymbol{\mathbf{r}} \right\rvert \left\lvert \boldsymbol{\mathbf{F}} \right\rvert \sin \theta ~. \end{equation}
为了区分力矩的两个不同的方向(逆时针和顺时针),通常有两种做法:一是用正负号加以区分,例如规定逆时针的力矩为正,顺时针为负。这种定义把力矩看做一种标量(就像我们讨论一维运动时,将速度表示成标量,用正负号区分方向)。

2. 一般定义

   若物体受到若干个力,且受力点不在一个平面内,或者力方向不在同一平面内,则应该在三维空间内考虑力矩,这时力矩只能是矢量,使用位置矢量和力矢量的叉乘定义为

\begin{equation} \boldsymbol{\mathbf{\tau}} = \boldsymbol{\mathbf{r}} \boldsymbol\times \boldsymbol{\mathbf{F}} ~. \end{equation}
根据这种定义,单个力的力矩大小还是 $\tau = \left\lvert \boldsymbol{\mathbf{r}} \right\rvert \left\lvert \boldsymbol{\mathbf{F}} \right\rvert \sin \theta$,但是得到的力矩是矢量。在平面问题中,逆时针的力矩垂直纸面指向读者,而顺时针的力矩方向相反。

3. 力矩的叠加

预备知识 2 质心重积分

   若一个物体在多个位置 $ \boldsymbol{\mathbf{r}} _i$ 分别受力为 $ \boldsymbol{\mathbf{F}} _i$($i = 1, \dots, N$)2,那么定义总力矩为每个点的力矩之和

\begin{equation} \boldsymbol{\mathbf{\tau}} = \sum_{i=1}^N \boldsymbol{\mathbf{\tau}} _i = \sum_{i=1}^N \boldsymbol{\mathbf{r}} _i \boldsymbol\times \boldsymbol{\mathbf{F}} _i~. \end{equation}
如果受力是连续分布的,假设受力的体密度为 $ \boldsymbol{\mathbf{f}} ( \boldsymbol{\mathbf{r}} )$,那么可以由体积分计算总力矩
\begin{equation} \boldsymbol{\mathbf{\tau}} = \int \boldsymbol{\mathbf{r}} \boldsymbol\times \boldsymbol{\mathbf{f}} ( \boldsymbol{\mathbf{r}} ) \,\mathrm{d}{V} ~, \end{equation}
这个积分可以展开为三个分量的体积分。

例 1 重力的力矩

   若一个物体处于匀强重力场中,若它的密度分布为 $\rho( \boldsymbol{\mathbf{r}} )$ 求它受重力的力矩。

   事实上这个问题与其用式 5 ,还有一种更简单的办法:假设这个物体由许多质点组成,每个质点位置为 $ \boldsymbol{\mathbf{r}} _i$,质量为 $m_i$,令重力加速度矢量为 $ \boldsymbol{\mathbf{g}} $(这是一个常矢量,指向下),则总力矩为

\begin{equation} \boldsymbol{\mathbf{\tau}} = \sum_i \boldsymbol{\mathbf{r}} _i \boldsymbol\times (m_i \boldsymbol{\mathbf{g}} ) = \sum_i (m_i \boldsymbol{\mathbf{r}} _i) \boldsymbol\times \boldsymbol{\mathbf{g}} = \left(\sum_i m_i \boldsymbol{\mathbf{r}} _i \right) \boldsymbol\times \boldsymbol{\mathbf{g}} ~. \end{equation}
其中第二个等号根据叉乘的几何定义(式 1 )显然成立,第三个等使用了叉乘的分配律(式 4 )。

   再使用质心的定义(式 6 ),令物体总质量为 $M = \sum_i m_i$,得

\begin{equation} \boldsymbol{\mathbf{\tau}} = M \boldsymbol{\mathbf{r}} _c \boldsymbol\times \boldsymbol{\mathbf{g}} ~. \end{equation}
可见在计算匀强重力场对物体得力矩时,我们可以假设所有的重力都集中与质心一点。

4. 力矩的坐标系变换

   一般来说,由于受力点的位置矢量 $ \boldsymbol{\mathbf{r}} $ 与坐标系的选取有关,现在来看力矩在不同坐标系之间的变换。

   在坐标系 $A$ 中,第 $i$ 个受力点的位置矢量为 $ \boldsymbol{\mathbf{r}} _{Ai}$,物体的合力矩为

\begin{equation} \boldsymbol{\mathbf{\tau}} _A = \sum_i \boldsymbol{\mathbf{r}} _{Ai} \boldsymbol\times \boldsymbol{\mathbf{F}} _i = \boldsymbol{\mathbf{0}} ~. \end{equation}
在另一坐标系 $B$ 中,$B$ 原点指向 $A$ 原点的矢量为 $ \boldsymbol{\mathbf{r}} _{BA}$,合力矩为
\begin{equation} \begin{aligned} \boldsymbol{\mathbf{\tau}} _B &= \sum_i ( \boldsymbol{\mathbf{r}} _{Ai} + \boldsymbol{\mathbf{r}} _{BA}) \boldsymbol\times \boldsymbol{\mathbf{F}} _i = \sum_i \boldsymbol{\mathbf{r}} _{Ai} \boldsymbol\times \boldsymbol{\mathbf{F}} _i + \sum_i \boldsymbol{\mathbf{r}} _{BA} \boldsymbol\times \boldsymbol{\mathbf{F}} _i \\ &= \boldsymbol{\mathbf{\tau}} _A + \boldsymbol{\mathbf{r}} _{BA} \boldsymbol\times \sum_i \boldsymbol{\mathbf{F}} _i~, \end{aligned} \end{equation}
其中最后两步使用了叉乘的分配律(式 4 )。由结论可以看出,变换坐标系,力矩需要加上原坐标系相对新坐标系的位移叉乘物体的合力。由此也可以得出,若几个力的合力为零,则它们产生的力矩与参考系无关


1. ^ 因为 $ \sin\left(\pi - \theta\right) = \sin\theta$
2. ^ 如果某个点处受到多个力,我们可以计算该点受到的合力记为 $F_i$


致读者: 小时百科一直以来坚持所有内容免费,这导致我们处于严重的亏损状态。 长此以往很可能会最终导致我们不得不选择大量广告以及内容付费等。 因此,我们请求广大读者热心打赏 ,使网站得以健康发展。 如果看到这条信息的每位读者能慷慨打赏 10 元,我们一个星期内就能脱离亏损, 并保证在接下来的一整年里向所有读者继续免费提供优质内容。 但遗憾的是只有不到 1% 的读者愿意捐款, 他们的付出帮助了 99% 的读者免费获取知识, 我们在此表示感谢。

                     

友情链接: 超理论坛 | ©小时科技 保留一切权利